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 怎么“+”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4-04-08



“人工智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词热词。“人工智能+”该“+”什么?又该怎么“+”?本期“启真视点”,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专家学者解读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人工智能+”。


保障人工智能安全筑牢“人工智能+”良序发展的基石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目前,各产业正积极迈向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崭新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意味着国家将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为创新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然而,“人工智能+”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及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安全”被提及了20余次。保障人工智能自身安全,同时应对其延伸的深度伪造等治理风险,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自身安全是“人工智能+”良序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为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可靠性、公平性、可解释性等诸多安全要素的保障,已成为“人工智能+千行万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互利合作,通过技术交流、信息共享、风险防控等举措,逐步形成全球共识。从技术与认识层面共同把控人工智能“安全红线”,才能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亟待治理延伸出的新型安全风险的问题。除却其自身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版权界定模糊与隐私侵犯加剧等新型治理挑战。


乌克兰总统劝降虚假视频、香港公司被仿冒CFO骗取2亿港币等多起国内外深度伪造事件,以及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的AI著作权第一案等现实案例,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新问题。面对这些新业态治理风险,我国已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但仍需加强治理技术研发,推动各界合作,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新形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与之相对的,人工智能也可以反向赋能网络安全行业。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形成的全新安全形势下,传统网安技术已逐渐无法应对API攻击、高级机器人攻击等安全威胁,亟需运用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更加精准地挖掘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的深层次特征与趋势。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将加速推动传统信息网络安全行业转型升级,并转而成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基石。二者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可靠、安全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人工智能+:通用使能技术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吴飞 



图灵奖获得者麦卡锡曾经自嘲到:一样东西一旦用人工智能实现了,人们就不再叫它人工智能了(“As soon as it works, no one calls it AI any more),因为这只是计算过程,而非人类智能的实现,这被称为人工智能效应(AI effect)或奇怪悖论(odd paradox)。


人工智能天然具有应用驱动特点,具有增强任何领域的技术的潜力,是类似于内燃机或电力的一种“使能”技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半导体和互联网等与人工智能一样,都是通用目的技术,其具有普遍适用性、动态演进性和创新互补性等特点。
通用目的技术是最核心创新要素,但不是完整的最终解决方案。瓦特在1795年改良了蒸汽机,但是直至这之后数十年,当蒸汽机与纺织、交通和冶金等工业紧密结合,使机械动力迅速取代了人力、风力、水力和畜力,蒸汽机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才达到顶峰,并推动人类迈入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在《全球通史》一书将其赞誉为“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
同理,电力和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通用使能技术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使得人类社会先后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今天,人工智能向多个方向阔步前进,为人类释放创造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人工智能需要与经济应用场景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为与经济场景融合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把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创新相关的要素汇聚在一起,实现技术迭代突破,形成可以商业化的创新成果。


做好加字号工作,推动“人工智能+”向产业经济、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渗透,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数据加知识:“人工智能+”加快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突破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杨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推动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当前的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引领数字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加速数字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精准结合大数据和领域知识,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先,“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要素,它的采集、标注、存储和分析成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数据成为了训练智能数字模型、塑造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加强对数据的保护,以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在推动数据的开放与交流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份额的管理和规范。


其次,“知识”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包含了领域业务场景、行业领域知识、人类管理经验等,这些知识需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字化建模,提升人工智能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知识的标准化、共享与整合,打造知识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知识资讯和数据资源。


此外,“人工智能+”行动还要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我们应重视跨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应积极引进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引领全球合作、推动共同攻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我们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方法,加大人工智能交叉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脑机智能:未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将走向深度融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

潘纲 


脑机智能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构建虚拟脑,进而通过直接记录和解读大脑活动来实现生物脑与虚拟脑的无缝连接融合,产生了各种具有丰富特性的人工智能新形态,可以达到对原有感知功能、认知功能、行为能力的增强、替代、补偿等目的。例如,可以帮助瘫痪患者通过思维控制假肢或轮椅进而重获自由,可以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使玩家可通过大脑直接操控虚拟角色。


脑机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新趋势、新形态、新路径,兼具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在医疗、教育、娱乐、健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首先,脑机智能实现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高维、高效的交互与融合,是构建更强智能的重要途径;其次,脑机智能是未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性与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力量;再次,脑机智能还是抑郁症、防衰老、自闭症、癫痫等重大脑疾病与脑健康的变革性的非化学药治疗手段。


目前,脑机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脑机智能计算模型还不明确,脑机信息的获取、解读与调控还比较有限,脑机交互的增强、融合比较困难,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克服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障碍。此外,我国还存在自主产权的脑机基础器件技术薄弱等问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大脑工作机制的深入理解,相信脑机智能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


本文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内容整理:胡舸

今日编辑:毛清萍 陈岩

责任编辑:奚婉 樊畅


往期推文:

“新质生产力” 新在何处

学习“火车头” | 改革激发科创源头活水

任少波:全面提升高水平大学教育质量

2024全国两会新词热词

《竺可桢日记》中的西迁首站

浙大智库青年解读2024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